张龙翔故居 | 溯浔溪文脉,寻燕园星芒
发布时间:2025-09-24 16:21:41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如璀璨星辰,用毕生的光芒照亮时代的天空;总有一些地方,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人们探寻智慧与精神的殿堂。南浔古镇北庄家弄的青石板路,一座百年砖木老宅静静矗立,这里是“张丰泰”老宅,亦是“北京大学校长张龙翔故居展示馆”。



一进·百年丰泰:家风为墨,书写世代风华


推开老宅木门,映入眼帘的是张氏家族世系表,清末丝业巨擘张睡亭始建的“张丰泰”老宅,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诗书传家的见证,墙面拓片《重修頔塘碑记》记载着张氏家族乐善好施的义举,篆盖铭文里彰显着百年前的家风规训。



二进·浔溪骄子:少年逐光,叩响科学之门


穿过天井,二进正厅“安凝堂”匾额高悬,整个建筑是按照当时历史原貌复原,堂前匾额“安凝堂”是采用左宗棠的书法字体;牌匾下方是由《南浔志》作者周庆云书写的甲骨文对联:君臣相得如鱼有水,福从天降万寿无疆。20分钟循环播放的《追赶时代的脚步》纪录片,以光影为笔,速写张龙翔从丝业会馆小学启蒙到掌舵北大的人生轨迹。

张龙翔6.jpg

西侧洋房间复原场景雕花铁床、西洋座钟、民国电话机,勾勒出20世纪初的生活图景。这里曾是少年张龙翔的书房,也是他“科学救国”理想的萌芽之地。钱伟长手稿中“心怀祖国、笃志向学”的评价,正是那代知识分子精神面貌的体现。



三进·燕园情结:弦歌不辍,铸就学术丰碑


进入“燕园情结”展区,这里集中展示了张龙翔先生在北京大学从教授到校长的重要人生阶段,呈现他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卓越贡献。

 

进入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张龙翔先生半身雕像在北大校徽下庄重矗立,基座上镌刻了他的生平简介:1916年在南浔出生,1996年在北京辞世;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北京大学校长、北大教授、博士生导师,身兼中国生物化学家与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等多重身份。我们也从学生和亲友手中收集到了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在此一一呈现。

张龙翔1.jpg

墙面悬挂的北大地图沙盘,可通过IPAD扫描,可以AR漫游北大校园,尤其是张龙翔当时办公的行政楼,科研教学的教学楼,现在用于授予北大博士学位的临湖轩,以及张龙翔当时居住过的燕南园56号。


在这里,一只栩栩如生的大熊猫模型,配合可移动屏幕,屏幕上会出现熊猫的组织结构介绍及张龙翔团队对他的分类学研究。

张龙翔5.jpg

最震撼的是“748工程”展区:屏幕里,张龙翔与王选团队攻坚计算机激光汉字编排系统的影像,重现“告别铅与火”的印刷革命。方正集团的崛起,正是受他影响。

张龙翔2.jpg

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的422名学子名单,如星辰闪耀——陈雪梅、王晓东等杰出人才从这里走向世界,印证着教育国际化的远见。临湖轩AI换脸合影装置前,参观者可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尾厅朱光亚“谦逊严谨  教书育人  桃李满园  师范长存”的悼词,与墙面访谈纪录片共同定格一位教育家的辉煌一生。

张龙翔3.jpg

以张龙翔研究课题为灵感源泉,四进院落为独立的综合数字体验中心,适合亲子团体体验,打造沉浸式熊猫主题亲子乐园。在这里,孩子们既能执起画笔,将天马行空的创意绘于纸上,通过数字投影技术,让笔下憨态可掬的熊猫跃然墙面;也能领养专属熊猫宝宝,见证它从幼崽长大的奇妙历程。

张龙翔4.jpg



结语


张龙翔先生的一生,是奉献给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的一生。当参观者漫步三进院落,触摸百年砖墙上的岁月痕迹,凝视展柜里的手稿与实物,聆听AR解说中那些热血沸腾的抉择,终将明白:所谓“逐光而行”,是从乡土文脉中汲取力量,在时代浪潮中找准定位,最终成为照亮他人的星辰。

留言咨询 电话咨询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400 077 1077
         (021)56456595
商务邮箱 connexshow@kuailaixiu.com
联系地址
快来秀  上海总部
上海市宝山区呼青路158号 交运智慧湾
科创园17号楼
快来秀办事处:北京.成都.长沙.杭州.嘉兴.郑州.苏皖
关注我们
ICP备案号:沪ICP备2020030953号-3

请在线提交您的留言,我们将在1~2个工作日联系您!

*
*
留言板